千锤百炼始成钢 ——访广西柳钢东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峰

2021-11-16 10:05:41   来源:柳州日报   作者:宋美玲    浏览:234

【人物档案】

张海峰,1980年生,在新疆塔城成长的河南南阳人,现任广西柳钢东信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以团队主创身份参与的“广域协同的高端大规模可编程自动化系统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五年,能做什么?柳钢炼铁厂的见习工人张海峰用五年的时间一步步走上了该厂副厂长的岗位,又从这里开始了从炼铁到研究钢铁生产系统信息化的跨界。

九年都坚持做一件事,会如何?张海峰以百炼成钢的毅力,带领科研团队不断挑战高端大规模可编程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控制与优化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其参与研发的“广域协同的高端大规模可编程自动化系统应用”项目一举斩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跨”出来的不可思议

在外界看来,这位“玩”跨界“玩”出国家科技进步奖的80后董事长身上有太多的不可思议。

11月12日,记者带着同样的好奇来到了张海峰的办公室。这间办公室不大,张海峰的办公桌旁却有着一个占据一整面墙的大书柜。看到记者来访,张海峰从办公桌后站起身来。只见他身形瘦高,佩戴一副黑色方框眼镜,神色温和从容。站在记者面前的仿佛不是杀伐决断的公司董事长,更像一位温文尔雅、潜心科研的学者。

对外界的评价,张海峰一笑置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他的人生信条。在他的世界里,学海无涯唯有逆水行舟,不懈努力方能勇攀高峰。

2007年,张海峰从武汉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毕业,一次校招,让他与柳钢结缘。“柳州人热情包容、不排外,柳钢集团内师徒氛围浓厚。”张海峰说,在这样的氛围感染下,在新疆成长、在武汉求学的张海峰最终决定离开家乡、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到柳州闯一闯。

种下科研“种子”

2007年7月,“柳漂”的张海峰来到柳钢炼铁厂见习,从炼铁一线的炉前工做起,每天与钢花铁水打交道。当时,高炉生产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低,很多生产流程都需要人力操控完成。张海峰的脖子和手腕等裸露部位,不时被四溅的钢花灼烧得火辣辣地痛。

痛则思变。“是否能提高炼铁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降低炼铁一线的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炼铁一线的工作经历,让张海峰想起大学时代因个人兴趣辅修的第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并萌生出对高炉生产控制系统进行信息化改造的想法。

这一想法与柳钢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2007年,柳钢集团与浙江大学合作研究的大型高炉TRT装置“三高”控制系统打破了国外系统长期垄断的局面,迈出了自主研发的坚实一步。

然而,彼时钢铁生产采购的大型生产设备网络协议互不相通,无法实现信息互联、协同生产。要解决这一问题,离不开高端大规模可编程自动化系统。这种大型高炉自动化系统具有机理异常复杂、参数严重耦合、多目标冲突等特征,其运行控制与优化成为国际公认的重大科技难题,市场有95%被国外垄断。

为此,柳钢集团加快了自主研究的步伐。2010年,柳钢炼铁厂成立自动化室,既懂冶金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张海峰被选为自动化室的负责人。2012年起,以张海峰为负责人的柳钢集团科研团队与浙江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团队联合研究流程型行业的智能制造系统。

“破土”之路坎坷

其间,张海峰开始从炼铁到研究工业信息化的跨界,埋在他心中的科研种子也一点点发芽,开始茁壮成长。

“玩转跨界”说来容易,张海峰做起来却并不简单。在勇攀技术高峰之前,他的生活如同驾一叶扁舟,在无边学海中艰难逆行。“跨界之路是充满坎坷的,当时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张海峰回忆道。

2017年,张海峰团队与合作过的五大高校团队成立“1+5”钢铁流程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致力于高端大规模可编程自动化系统研究,打造现代工业过程高安全与高智能的“坚强大脑”。由于当时很多大型生产设备厂家对网络技术协议进行保密,张海峰与团队只能通过查文章、阅读外部资料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不断学习,一点点构建起研发的基础。

为了保障项目研发顺利进行,忙完了白天岗位上的工作,下午5点半下班后,张海峰会在办公室自学工业信息化知识,一待就是4个小时。张海峰的周末,也属于办公室。“我特别珍惜周末在办公室加班学习的时光,这是最安静的时候,学习效率最高。”张海峰说。

学无止境,在职期间,张海峰还挤出时间考取了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为了去听重要的博士课程,张海峰不记得有多少次下班后就登上开往湖南长沙的卧铺火车。

2019年,柳钢集团成立广西柳钢东信科技有限公司,张海峰担任董事长,工作更加繁忙。他辗转柳州、长沙两地之间,要权衡工作与学习,还要费心搞研发,张海峰不是没有想过放弃。“每每想要放弃的时候,就会想起中南大学桂卫华院士和浙江大学团队孙尤贤院士分享的科研经历。和他们的经历相比,我这点苦和累根本算不了什么。”张海峰说。

“瓜果”满园飘香

汗水的浇灌和时间的沉淀让科研的种子开花结果。经过多年共同研发应用,联合实验室团队深度钻研的《广域协同的高端大规模可编程自动化系统及应用》项目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新颖的光滑化精确罚函数法,首次实现多变原燃料条件下大型高炉性能指标智能优化设定,解决了复杂工程大规模、多约束的难题。

这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体系的项目问世,打破了国外市场的技术垄断,提高了高炉生产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绿色效益。

日前从电话中得知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时,张海峰百感交集。“当时感到很欣慰,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能坚持就会出成果。”张海峰说,国家级的科技奖项于他来说是鼓舞,也是鞭策。下一步,他计划带领“1+5”钢铁流程智能制造联合实验室深度打造冶金行业熔炼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下一座技术高峰发起冲击。

全媒体记者 宋美玲

文章关键词: 柳钢东信科技 董事
声明:本网站是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政府公益性网站,因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管理运维:柳州市北城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301号                          ICP备案号桂ICP备 06011433号
电话:0772-2827563         传真:0772-283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