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负补贴”已成潮流

2022-06-08 09:45:18   来源:中国能源网    浏览:241

继丹麦和荷兰之后,德国可能成为欧洲第三个开启海上风电“负补贴”招标的国家。

去年12月,荷兰启动了1.4GW的Hollandse Kust West海上风电场的招标。相比过去,本次评标办法中加入了一条新的打分项,开发商可向政府支付5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59亿元),以换取这一项的满分——20分。

今年4月,1000MW的Thor海上风电场开标,六个联合体或公司投出了0.01丹麦克朗/千瓦时的最低补贴电价,相当于零补贴。最终,RWE旗下的Thor Wind Farm I/S公司幸运地通过抽签环节中标。中标公司将一次性向政府支付28亿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27.06亿元)。

受此启发,德国政府也有样学样,有意在即将开启的新一轮海上风电招标中收取额外费用。具体标准还未确定,有消息称,可能会根据建设项目全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收费。

在以上的项目中,开发商都要直接向政府付款,这些项目也变相成为了“负补贴”——这和目前国内为了获取新能源项目在地方投资扶贫、带动产业、共享收益、解决就业是一致的。

不过,国内和国外还是有一定区别——在国内,新能源产业成本降低而电价不变(主要是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企业的利润已经超过、或将逐渐超过一个限度,从而遭到了“层层盘剥”;在国外,电价是市场化的,前端开发企业的成本上升,很有可能传递到整个产业链,直到终端用户。

行业人士对此表示了担忧。WindEurope首席执行官Giles Dickson认为,在多重压力下,风电产业链整体已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状态,用户电价已经一涨再涨,政府收取的这笔巨款可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It’s a straw to break a camel’s back)。


声明:本网站是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政府公益性网站,因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运维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才集团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301号                          ICP备案号桂ICP备 06011433号
电话:0772-2827563         传真:0772-283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