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化工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

2025-05-14 18:20:29   来源:    浏览:284

前 言

能源的有效利用关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生 存前景。全球能源的紧缺、国家节能减排的大形势迫使各个企业重视 能源管理,降低能耗,提高能效。节能技术进步,是企业实现节能减 排的重要的途径。节能工作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环节多,对管理 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因此,一般企业难以自身完成用能诊断 与分析。通过专业的节能诊断,企业可以了解自身用能状况,合理地 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高效地进行能源管理,从而达到节能降耗、 节省能源开支的目的。制定《石化化工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引 导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对标达标,持续提升节能诊断服务水平,帮助企 业解决节能技术改造存在的有关障碍,推进节能技术进步,提升企业 的节能技术水平。按照工信部公布的《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 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结合石化化工企业生产实际开发的节能新工 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同时,在行业广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新机制,促进节能技术工作深入开展,有效地推广节能技术。

本指南描述了企业节能诊断工作的服务原则、诊断方法、诊断程  序、诊断内容以及节能潜力分析和应采取的节能技术措施。同时整理  汇总了国家重点推荐适用于石化化工的节能技术,近年来采用的成熟、 可靠、节能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为企业节能诊断工作提供参  考。

目录

一、诊断原则   1

二、诊断方法   1

三、诊断程序   2

四、前期准备阶段  2

五、诊断实施阶段  3

六、报告编制阶段  6

七、诊断依据   9

八、节能诊断要点  12

附件 1:节能诊断报告编制格式  22

附件 2:重点节能技术  34

一、诊断原则

节能诊断服务工作的开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真实性原则。节能诊断应当对所依据资料、文件和数据的真实性 做出分析和判断,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诊断单位(项目)用能情况 进行分析诊断,确保结果的真实性。

科学性原则。节能诊断应当按照目的、程序,从实际出发,对相 关数据、文件、资料等进行研究、计算和分析,得出科学、正确的结 论。

可行性原则。在诊断过程中,应当根据企业生产特点,依据适宜 的法规、政策、标准、规范,采取合理可行的诊断方法,以保证节能 诊断能够顺利完成。

二、诊断方法

采用现场诊断,对石化化工企业工艺或设备的能耗状况进行调研、 检测和计算分析,查明用能不合理的环节和原因,提出改进对策的方  法。分析企业、产品的用能水平,确定主要用能设备和工艺装置效率  指标、企业能源利用率、能量利用率等;找出能量损失的原因和节能  潜力,明确节能途径,为节能规划和节能改造提供依据和技改方案。 节能诊断基于企业能量平衡进行,以企业为对象,对能量输入与能量  输出在数量平衡关系上进行调研,也包括对企业能源在购入、存储、 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终端使用和回收利用等各能源流的数量关  系进行考察,定量分析企业的用能情况。通用的方法包括标准对照法、 类比分析法、专家判断法等,可根据项目特点选择使用一种或多种方  法。

标准对照法:是指通过对照相关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 和规范,对诊断对象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诊断。诊断要 点主要有:诊断对象运行和用能情况、相关行业标准进行对比;对平 面布局、生产工艺、用能工艺等与相关节能标准进行对比;主要用能

设备与能效标准进行对比;总体能效水平与能耗限额标准进行对比等。

类比分析法:是指通过与具备同行业先进节能水平的既有项目进 行对比,分析判断所诊断对象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在缺乏相关 标准规范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方法。类比分析法应判断所参考的类比 工程能效水平是否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诊断要点与标准对 照法类似。

专家判断法:是指利用专家经验、知识和技能,对诊断对象能源 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判断的方法。在没有相关标准和类比工程 的情况下,可采用此方法。采用专家判断法,应从生产工艺、用能工 艺、用能设备等方面,对诊断对象的能源使用做出全面分析和计算。

三、诊断程序

基本程序服务机构为企业实施节能诊断服务的程序一般包括前 期准备、诊断实施和报告编制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有明确诊断任务、组建诊断团队、 确定诊断依据、编制工作计划等;

2、诊断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动员与对接、收集相关资料、开 展能源利用诊断、开展能源效率诊断、开展能源管理诊断等;

3、报告编制阶段的主要任务有汇总诊断结果、分析节能潜力、 提出节能改造建议等,最终形成《企业节能诊断报告》。

四、前期准备阶段

(一)明确诊断任务

根据服务合同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明确节能诊断的范围边 界、深度要求及统计期。节能诊断的范围边界可以覆盖企业全部生产 工艺过程,也可以只涉及部分分厂或生产车间。节能诊断按深度要求 可以只完成本指南提出的通用基础诊断,也可以结合行业和企业特点 对指定工序环节、工艺流程、用能系统、技术装备等开展专项诊断。 节能诊断的统计期原则上为上一自然年,如 2024 年开展的诊断工作

以 2023 全年为统计期,其它年份的统计数据可作为对照依据使用。

(二)组建诊断团队

根据企业所属行业、所在地区及诊断任务情况,配备相关专家, 组建诊断团队,诊断团队应包括至少一名企业人员,可以是企业负责 人、能源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有关技术人员等。

(三)确定诊断依据

根据企业所属行业、所在地区及诊断任务情况,确定诊断依据, 主要包括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用能和节能相关标准 规范、节能技术和装备(产品)推荐目录等。

(四)编制工作计划

诊断团队根据诊断任务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情况,编制 节能诊断工作计划,明确诊断服务的主要内容、任务分工及进度要求。

五、诊断实施阶段

(一)动员与对接

向企业宣贯节能诊断服务对发掘节能潜力、指导后续改造、实现 降本增效的意义,传达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保障数据和信息安全的自 律要求。组织诊断团队和企业进行对接,向加入诊断团队的企业人员 明确有关责任、部署工作任务。

(二)收集相关资料

根据诊断任务及工作计划,收集企业生产经营、能源利用等相关 资料,主要包括企业概况、能源管理情况、生产工艺和装备情况、能 源计量和统计情况、能源消费和能源平衡情况、主要能耗指标情况、 节能技术应用情况及效果、过往节能诊断/能源审计/能源利用状况报 告等。

(三)实施能源利用诊断

重点核定企业能源消费构成及消费量,分析能源损失及余热余能 回收利用情况,核算企业综合能耗,分析企业能量平衡关系。

1、依据企业提供的各能源品种、耗能工质月度与年度统计报表、 成本报表等资料,结合必要时进行的现场抽检,核定企业能源消费构 成及各能源品种、耗能工质消费量。

2、依据企业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参照《工业余能资源评价方 法》(GB/T 1028)等标准规范,结合必要时进行的现场核查,分析企 业能源损失及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情况。

3、基于已核定的企业能源消费构成及消费量、能源损失和余热 余能回收利用量,根据企业提供的分品种能源折标准煤系数、能源热 值测试报告等资料,参照《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等标准 规范,核算企业的综合能耗和综合能源消费量。

4、参照《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 3484)等标准规范,分析 企业能量平衡关系,从能源采购、转换、输送、终端利用等环节分析 能源利用的合理性。

(四)实施能源效率诊断

重点核算企业主要工序能耗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评估主要用能 设备能效水平和实际运行情况,核查重点先进节能技术应用情况。

1、依据企业提供的生产经营资料,确定主要产品的产量和产值, 并结合已核定的企业综合能耗,参照《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标准规范,核算企业主要产品的单位产 量综合能耗、单位产量可比综合能耗、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并与国家 能耗限额、行业平均及先进水平等进行对比评估。

2、依据企业提供的生产经营资料,确定主要工序的中间产品产 量,并结合已核定的工序内各能源品种、耗能工质消费量,参照《综 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标准规范,核 算企业主要工序的中间产品单位产量能耗(即工序能耗),并与国家 能耗限额、行业平均及先进水平等进行对比评估。

3、针对企业主要能源品种的重点用能设备(如以煤炭消费为主

的燃煤锅炉和炉窑等、以电力消费为主的电机系统和电炉窑等、以油 气消费为主的燃油燃气锅炉和炉窑等),依据企业提供的工艺设备清 单、运行记录及历史能效测试报告等资料,结合必要时进行的现场能 效测试和运行情况检查,参照《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 2587)、 《工业锅炉经济运行》(GB/T 17954)、《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GB/T 13462)、《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 3485)、《评价企业合 理用热技术导则》(GB/T 3486)等标准规范,分析评估企业重点用能 设备的能效水平、用能合理性及实际运行效果。

4、根据企业提供的工艺设备清单、节能技术应用及改造项目清 单等资料,对照《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国家工业和信 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 目录》等政策文件,结合必要时进行的现场核检,分析评估落后设备 淘汰情况及先进节能技术、装备的应用情况。

(五)实施能源管理诊断

重点核查企业能源管理组织构建和责任划分、能源管理制度建立 及执行、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和信息化运行、 节能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等情况。

1、依据企业提供的组织结构图、 岗位职责和聘任文件等资料, 参照《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3331)、《能源管理体 系 分阶段实施指南》(GB/T 15587)等标准规范,结合必要时对相关 部门和人员的现场寻访,核查企业能源管理部门的设立和责任划分、 能源管理岗位的设置和人员配备等情况。

2、依据企业提供的能源管理制度、标准和各类规定性文件,参 照《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3331)、《能源管理体系 分阶段实施指南》(GB/T 15587)等标准规范,结合必要时对相关部 门、人员的现场寻访,核查企业在能源计量、统计、考核、对标等方 面的管理程序、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的建立及执行情况。

3、依据企业提供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清单、能源计量网络图、 计量台账等文件资料,参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 17167)等标准规范,结合必要时的现场抽检,核查能源计量器  具的配备和管理情况。

4、依据企业提供的能源管理中心、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和运 行资料,结合必要时的现场寻访,核查企业能耗数据的采集和监测情 况,评估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

5、依据企业提供的宣传手册、活动策划、培训记录等资料,结 合必要时的现场寻访,核查企业开展节能宣传教育活动、组织能源计 量/统计/管理/设备操作等岗前和岗位培训的情况。

六、报告编制阶段

诊断工作完成后,基于诊断结果分析企业节能潜力、提出改造建 议方案。

(一)汇总诊断结果

以图表的形式汇总能量利用、能源效率及能源管理三部分诊断的 信息及数据结果,主要包括《企业能源消费指标汇总表》、《企业工艺 设备统计表》、《企业节能技术应用统计表》、《企业能源管理制度建设 和执行情况统计表》、《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置和使用情况统计表》、 《专家建议汇总表》等。

(二)分析节能潜力

基于节能诊断结果,采用标准比对法、先进对照法、问题切入法、 能源因素法、专家经验法等方法,客观评价企业能源利用总体水平, 全面分析能效提升和节能降耗潜力。

1、分析能源损失控制、余热余能利用的节能潜力。

2、分析用能设备升级或运行优化控制的节能潜力。

3、分析能源管理体系完善或措施改进的节能潜力。

4、分析工艺流程优化、生产组织改进的节能潜力。

5、分析能源结构调整、能源系统优化的节能潜力。

(三)提出节能改造建议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从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工艺优化、管理提 升等方面提出节能改造建议,对各项改造措施的预期节能效果和经济 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节能诊断报告内容要求

项目

内容

内容及深度要求

备注

1、节能诊断事 项说明

节能诊断目的

根据节能诊断要求和企业具体情况,确 定节能诊断目的。

简要说明。

节能诊断依据

列出有关标准、法规。

简要说明。

节能诊断范围

以节能诊断类型确定节能诊断具体范 围,由双方共同商定。

节能诊断的能耗范围应 描述清晰。

2、企业基本情 况

企业简况

企业简介,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税, 员工数,总资产,占地面积等相关指标, 主要产品简介及生产能力。

对企业介绍简明扼要。

主要产品生产工艺 概况

主要工艺、主要设备的名称及生产能力; 主要工艺流程图:从原料到成品的流程; 主要工艺能源消耗情况。

对主要工艺介绍简明扼 要;清晰表述流程图中能 耗的主要工艺框(工艺或 工序)的能耗情况。

燃料、电力、热力、

耗能工质、供水等

系统基本情况

燃料系统包括煤炭、燃油和燃气等;电 力系统包括配电、电力线路及主要供电 设备情况;热力系统包括热力站、管网 的情况;供水系统包括主要供水设备情 况;耗能工质系统包括转换站、主要转 换设备、气体、循环水等。

对主要供能系统表述应 简明扼要(供能系统除输 配环节单元外,还包括企 业自产二次能源和耗能 工质的生产单元即能源 转换站房)。

企业能源流向概况

绘制企业能源流向图;对企业能源流向 图作简要文字说明。

3、企业能源管

理运行状况分

企业能源管理方针 和目标

企业领导应根据国家能源政策和有关法 律、法规,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 效益,确定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推进 目标责任制管理。

目标包括五年计划期间 目标和年度目标。评价和 诊断目标责任实施情况。

企业能源管理机构 和职责

企业能源管理机构能源管理负责人现 状、节能管理网络,管理机构的责权; 企业能源管理机构运行情况,对存在问 题的分析。

对企业能源管理机构运 行情况有评价和诊断意 见。

企业能源文件管理

企业能源管理制度综述;能源管理制度 执行情况;依据管理文件,追踪检查每 一项能源管理活动是否按文件规定开 展,达到预期效果。

对企业能源管理计划、执 行、检查、总结文件有评 价和诊断意见。

企业能源计量管理

能源计量器具表和能源计量网络情况;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完好率和受检率 情况;计量存在问题分析。

对企业现有能源计量情 况审核清楚。

企业能源统计管理

企业能源统计现状,包括原始记录、台 帐、报表、分析报告等情况。

对企业现有能源统计报 表的完整、准确性有诊断 意见。

企业能源定额管理

企业能源定额管理情况,包括能耗定额

对定额管理的有效性有

制定、下达、考核情况。

审核意见。

企业节能技改管理

企业节能技改管理模式;节年度节能技 改项目计划及完成情况;对节能技改项 目的评估。

列出项目的年节能能力 和实际节能量;对实施的 重大节能技改项目有评 估意见。

能源管理的有效性 综合分析评估

对以上企业能源管理各主要环节管理状 况及其各项活动的有效性作综合分析和 评估。

对企业能源管理总体水 平有综合评价。

4、企业能耗指 标计算和分析

产品可比能耗计算 和分析

有行业产品可比综合能耗计算方法的计 算产品可比综合能耗和可比单位产量综 合能耗。

简要对比。

淘汰设备情况

查清被国家列入淘汰设备目录的设备的 情况。

明确至具体设备。

能源成本计算和分 析

对成本计算原则进行审核;计算产品能 源成本和单位产量能源成本。

简要描述。

节能计算和分析  (与上一年度比)

产值节能量计算;产品节能量计算;产 品结构节能量计算;上年完成的节能技 改措施实际节能量计算;分析要点包括 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产品节能量、节能技 改措施节能量完成情况对节能目标完成 的影响程度。

简要描述。

测试情况

对有较大节能潜力的设备必要时进行现 场效率测试。

现场测试结果应表述清 晰。

5、企业节能潜 力分析和建议

对企业能源消耗水 平的分析

通过对企业能源统计数据的分析、结合 现场节能诊断,对企业的用热、用电等 系统进行全面的用能合法性和合理性分 析;根据行业工艺、装备信息,分析企 业现有工艺、装备的节能潜力;对企业 余能余热资源调查,分析利用的可能性。

对主要供、用能系统进行 系统性分析;对重点工 艺、装备开展分析;查清 有否淘汰工艺、生产能 力;对产品能耗水平进行 评估;余能余热资源调查 清楚。

节能潜力汇总

按管理、设备、工艺总分类汇总企业节 能潜力。

查明企业规划期内的节 能潜力;节能潜力与节能 目标差距较大时,必须阐 明原因;梳理清楚有否淘 汰工艺和生产装置。

节能管理改进建议

列出节能管理改进建议清单,并汇总; 主要管理措施的说明。

改进建议应务实。

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与建议

列出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清单。

整改措施节能量与节能 潜力差距较大时,应阐明 原因。

主要节能技术改造 项目分析

对主要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技术上和经济 上可行性的简要分析。

节能技术改造措施静态 投资回收期原则上不大 于 6 年;采用的节能技 术应是先进的;措施应有 合适的技术 ,有时间节 点。

6、节能诊断结 论

节能诊断结论

对企业年节能目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完成情况的评价;对企业能源管理和节 能技术进步状况的评价;主要的节能潜 力和改进建议,节能潜力要量化估算。

节能潜力分析合理,整改 建议可行,应利于企业节 能目标的完成。

7、参考资料

政策性参考资料

列出与节能有关的奖励政策,如中央预 算内投资、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 目录、淘汰目录等。

尽可能完整,作为节能诊 断报告附件。

8.其他资料

现场节能诊断专家 意见反馈表和现场

完成《现场节能诊断专家意见反馈表》, 并向工作组发送其电子版。

现场节能诊断中识别出 的关键问题建议附相应

照片

设备的照片。

七、诊断依据

1、国家层面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企业能源审计报告和节能规划审核指南》

《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 《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高效电机推广目录》(第一至第六批) 《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一至第七批)

《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配电变压器推广目录》(第一至第 二批)

《“ 能效之星 ”产品目录》 2、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

GB 30251《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30180《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21257《烧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29140《纯碱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21344《合成氨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29138《磷酸一铵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29139《磷酸二铵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21343《电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21342《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31826《聚丙烯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29446《选煤电力消耗限额》

GB 35574《热电联产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29436.1《甲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第 1 部分:煤制甲醇》

GB 29436.4《甲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第 4 部分:焦炉煤气 制甲醇》

GB/T 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 2587《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 GB/T 3484《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GB/T 28749《企业能量平衡网络图绘制方法》 GB/T 28751《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

GB/T 16614《企业能量平衡统计方法》

GB/T 22331《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15587《能源管理体系 分阶段实施指南》 GB/T 17166《能源审计技术通则》

GB/T 6422《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   GB/T 3486《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 GB/T 3485《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 GB/T 13234《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  GB/T 1028《工业余能资源评价方法》

GB 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13462《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

GB 19762《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9761《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18613《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 20052《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GB/T 12497《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 GB/T 15316《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GB/T 13468《泵类系统电能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

GB/T 16665《空气压缩机组及供气系统节能监测方法》 GB/T 15913《风机机组与管网系统节能监测》

GB/T 10870《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

GB/T 16666《泵类及液体输送系统节能监测方法》 GB/T 8174《设备及管道绝热效果的测试与评价》  GB/T 2588《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

GB/T37759《节水型企业 现代煤化工行业》 GB/T34192《焦化工序能效评估导则》

HG/T5891《煤制烯烃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YB/T4961《焦化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

YB/T4416《焦化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标准》 T/CPCEF0180《化工园区节能诊断技术规范》

T/CPCEF0181《化工企业余热资源量测试与计算方法》

八、节能诊断要点

(一)一般诊断要点

项目 名称

序 号

项目内容

工艺和设备

1

梳理企业技术路线、工艺流程、产能、产量、消耗指标等基本情况,对于企 业综合能耗进行计算,计算方法按照 GB/T 2589 进行。

2

梳理企业详细工艺流程图及物料、能量平衡表或者网络图,按照 GB/T 3484、 GB/T 28749、 GB/T 28751 等相关要求进行诊断。

3

对于企业重点耗能工艺和设备、工艺流程中高耗能工序,按照 GB/T 2587 相 关要求进行诊断。列出主要用能设备一览表,包括但不限于工艺加热炉、精 馏塔、冷却和制冷设备、换热器、直接加热设备、压缩机、干燥设备等,查 找其中存在的能效问题。查找并列出淘汰设备清单。

4

计算和分析企业主要产品的单项能源消耗及综合能耗情况,按照 GB 30250、 GB 30251、 GB 31533、GB 31534、GB 31826、GB 32048、GB 32053 等标准 以及工业节能主管部门发布的重点产品能效指标、能效领跑者的相关指标进 行对比;分析主要生产工艺单元技术和设备方案是否合理;分析原材料及动 力消耗、能耗情况。

5

梳理近三年能源消耗品种、实物消耗量、热值等和单位能耗成本占总生产成 本的情况,当地能源价格情况(煤炭、燃油、天然气、 电、蒸汽、工业水、 氮气、压缩空气等价格)。

6

分析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

7

梳理近三年节能增效方面开展的工作、实施的效果、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方 向的新举措。对现有能耗进行评价,包括存在问题、节能潜力, 已采用节能 措施的说明,列出已经实施的节能改造设备清单和采用技术类型,对企业或 节能项目的节能量计算按照 GB/T 13234、GB/T 28750 进行。

公用工程

1

分析企业公用工程,主要包括水、 电、风、汽、氮气、制冷等系统的基本情 况。

2

分析炼油企业蒸汽系统基本情况,包括近三年主要用汽设施、用汽参数及用 汽负荷、蒸汽冬夏季平衡情况、主要蒸汽管网布局及管损情况、凝结水设施 运行情况等, 以及企业蒸汽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工作可按照 GB/T 1028、 GB/T 3486 进行。

3

分析企业余热余压资源情况(热源、温度、压力、余热数量)、使用的技术、 厂内厂外蒸汽利用情况,查找余热余压干气、尾气资源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

4

分析企业循环水系统运行情况。

5

分析企业电机系统运行情况。

6

分析企业耗能工质使用情况。

7

分析企业输配电系统运行情况。分析工作可按照 GB/T 3485、GB/T 16664 进 行。

8

分析空分系统运行情况。

能源管理措 施

1

分析能源管理标准与基础制度制定情况。

2

按照 GB 17167、GB/T 29453 的相关要求,梳理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分 析能源计量器具存在的问题。

3

分析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按照 GB/T 23331 的相关要求进行诊断。

4

考察能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二)重点装置诊断要点

1、炼油企业

(1)常减压蒸馏装置

重点诊断其原油换热、初馏塔系统、常压炉系统、常压塔系统、 减压炉系统、减压塔系统等流程,主要能耗包括电、蒸汽、燃料、循 环水等。

(2)催化裂化装置

重点诊断其反应再生、分馏、吸收稳定、脱硫等流程,主要能耗 包括电、蒸汽、水等,如用于大型风机透平的 3.5MPa 中压蒸汽。

(3)制氢装置

重点诊断其脱硫、转化、中低温变换、脱 CO2 、 甲烷化等系统, 主要能耗包括电、蒸汽、燃料、循环水和除盐水等,例如用作各加热 炉和转化炉的高压燃料气。

(4)加氢裂化装置

重点诊断其原料油、反应、分馏、酸性气、循环氢、公用工程等 系统和流程,主要能耗包括电、蒸汽、燃料、循环水和除盐水等,例 如用作循环氢压缩机动力的 3.5MPa 蒸汽、加热炉燃料气等。

(5)连续重整装置

重点诊断其预加氢、重整、再生、余热锅炉等系统和流程,主要 能耗包括燃料、电、蒸汽、循环水、除盐水和新鲜水等,例如用于驱 动连续重整反应系统循环氢压缩机机和氢气产品增压机的 3.5MPa 蒸汽,用于两台润滑油小透平、抽真空系统、加热器及伴热系统的 1.0MPa 蒸汽等。

(6)延迟焦化装置

重点诊断其焦化、冷焦水、吸收、稳定、切焦水、除焦等系统和 流程,主要能耗包括电、燃料、蒸汽、水等,例如用于焦化气压机驱 动和炉管注汽的 3.5MPa 中压蒸汽,用于吹扫蒸汽,球阀和自动顶底

盖机气封蒸汽的 1.0MPa 蒸汽等。

(7)柴油加氢精制装置

重点诊断其原料油换热、临氢系统反应、汽提、公用工程等系统 和流程,主要能耗包括电、蒸汽、燃料气、循环水和软化水等,例如 用于驱动循环(氢)机的 3.5MPa 中压蒸汽、用于汽提塔吹汽和装置 消防、吹扫的 1.0MPa 蒸汽等。

(8)丙烷脱沥青装置

重点诊断其萃取系统和溶剂回收系统、轻脱油液系统、重脱油液 系统、沥青溶液系统、低压丙烷气、中压丙烷气系统等流程,主要能 耗包括电、1.0MPa 蒸汽、燃料、新鲜水和循环水等,例如用作驱动 原料、产品泵以及空冷风机等的电、用于工艺冷却的新鲜水和循环水 等。

(9)硫磺回收装置

重点诊断其克劳斯硫磺回收部分、尾气处理部分、吸收再生部分 等,主要能耗包括电、蒸汽、水、瓦斯气等,例如用于尾气再生塔重 沸器热源的 0.35MPa 蒸汽、用于焚烧炉燃烧净化尾气的瓦斯气、对 外输出的 3.5MPa 蒸汽等。

(10)石蜡加氢精制装置

重点诊断其原料蜡罐区流程、原料蜡预处理(包括调和)流程、 新氢流程、反应系统流程、后部处

理流程等,主要能耗包括燃料气、电、蒸汽、新鲜水和循环水等,例 如用在塔汽提、原料蜡罐及管线伴热的 0.3MPa 和 1.0MPa 蒸汽、用 在冷却器及氢压机的循环水等。

(11)芳烃抽提装置

重点诊断其预分馏塔、抽提蒸馏单元、精馏单元等,主要能耗包 括蒸汽、电、水、工业风、仪表风和氮气等。

2、煤化工企业

(1)备煤

重点诊断煤炭加工环节动力设备的能耗,主要设备包括破碎机筛

分机、磨煤机、搅拌机等,主要能 耗包括煤、电、水等。

(2)煤气化装置

重点诊断合成气制备过程中煤气化、粗煤气洗涤系统或流程,涉 及到的主要设备包括气化炉、合成气洗涤塔、闪蒸罐、冷凝器等,主 要能耗包括煤、电、蒸汽、水、氧气等。

(3)空分装置

重点诊断空气分离出氧气、氮气和惰性气体的过程中涉及的净化、 制冷、热交换、精馏、产品输送等流程,涉及到的主要设备包括空气  压缩机、换热器、膨胀机和空气节流阀等,主要能耗包括电、水、蒸  汽等。

(4)变换装置

重点诊断原料气变换过程中的变换系统和热量回收系统,涉及到 的主要设备包括变换炉、废热锅炉、汽提塔、换热器等,主要能耗包 括电、蒸汽、循环水等。

(5)净化及硫回收装置

重点诊断合成气脱硫、脱碳流程,涉及到的主要设备包括 H2S 吸 收塔、CO2 吸收塔、CO2  闪蒸塔、 CO2  尾气洗涤塔、再沸器、热再生 塔、换热器、冷凝器等,主要能耗包括电、蒸汽、水等。

(6) 甲醇合成装置

重点诊断甲醇合成流程,涉及到的主要设备包括蒸汽透平机、压 缩机、甲醇合成塔、甲醇分离塔、蒸汽包、分离罐等,主要能耗包括 电、蒸汽、水等。

(7) 甲醇精制装置

重点诊断粗甲醇精制流程,涉及到的主要设备包括预蒸馏塔、加 压塔、常压塔、再沸器等,主要能耗包括电、蒸汽、燃料气、水等。

(8) 甲烷化装置

重点诊断煤制天然气过程中的甲烷化流程,涉及到的主要设备包 括甲烷反应器、蒸汽过热器、废热锅炉、压缩机、换热器等,主要能 耗包括电、蒸汽、水等。

(9) 甲醇合成烯烃系统

重点诊断富含低碳烯烃的混合气体分离出主产品乙烯、丙烯和副 产混合物 C4 和 C5+,以及乙烯、丙烯进一步聚合生成聚乙烯、聚丙 烯等流程,所涉及设备包括粗甲醇气化设备、余热锅炉、脱碳塔、脱 乙烷塔、乙炔饱和塔、脱甲烷塔、C2 分馏塔、脱丙烷塔、乙烯精馏 塔等,主要能耗包括电、蒸汽、燃料气、水等。

(10)煤直接液化系统

重点诊断煤浆制备、液化反应、催化加氢、液化产物分离和常减 压蒸馏等流程,涉及到的主要设备包括预热器、反应器、分离器、减 压蒸馏塔、常压蒸馏塔、气体洗涤塔、闪蒸塔等,主要能耗包括电、 蒸汽、燃料气、水等。

(11)煤间接液化系统

重点诊断合成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反应生成烃类以及烃类进 一步加工生产汽油、柴油的过程,涉及到的主要设备包括反应器、洗 油塔、气液分离器、蒸馏塔、换热器、冷却器等,主要能耗包括电、 蒸汽、燃料气、水等。

(12)煤制乙二醇系统

重点诊断合成气制备、CO 催化偶联合成草酸酯、草酸酯加氢生 成乙二醇的过程,涉及到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料气的制备、净化及变换、 草酸酯合成、尾气再生、亚硝酸酯回收、草酸二甲酯加氢生成乙二醇 等,涉及到的主要设备包括气化炉、空气分离器、酯化塔、偶联反应

器、再生反应器、羰化反应器、脱醇塔、精馏塔、脱脂塔、换热器、 气液分离器、废热锅炉、压缩机等,主要能耗包括电、蒸汽、燃料气、 氮气、循环水、冷冻水等。

3、氯碱企业

(1)烧碱生产系统

烧碱生产系统为从原盐或盐卤经计量并进入化盐桶前的一级输 送设备、电解用交流电经计量进入整流变压器开始,到氯气、氢气经 处理送出和成品烧碱包装入库为止的所有工序组成的完整工艺过程 和设备,重点诊断其化盐、盐水精制、整流、电解、氯氢处理、蒸发、 固碱加工、盐酸等工序。重点关注盐水温度、反应温度、反应压力、 反应时间、电流强度、电压、生产负荷、整流效率、电解槽类型及槽 压、蒸发效率、产品损耗等。

(2)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

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系统从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开始,到氯乙 烯单体聚合生成聚氯乙烯为止的所有工序组成的完整工艺过程和设 备,重点诊断电石破碎、乙炔装置、氯化氢制备及盐酸脱析装置、氯 乙烯合成、清净、精馏及尾气处理、氯乙烯聚合、聚氯乙烯汽提、干 燥及产品包装等。重点关注生产聚合釜余热利用、单体回收、气提干 燥余热回收、尾气回收利用等。

(3)乙烯法聚氯乙烯生产

乙烯法聚氯乙烯生产系统从乙烯直接氯化、乙烯氧氯化开始,到 氯乙烯单体聚合生成聚氯乙烯为止的所有工序组成的完整工艺过程 和设备,重点诊断乙烯直接氯化、乙烯氧氯化、二氯乙烷精馏、二氯 乙烷裂解、氯化氢加氢脱炔、氯乙烯精制、废水处理和焚烧、氯乙烯 聚合、聚氯乙烯汽提、干燥及产品包装等。重点关注生产聚合釜余热 利用、单体回收、气提干燥余热回收、尾气回收利用等。

(4)烧碱生产用能设备

节能诊断应重点关注整流变压器、离子膜电解槽、氯气压缩机、 氢气压缩机、液氯制冷机、盐水预热器、碱蒸发器、碱蒸发循环泵、 固碱熔盐炉、固碱升降膜蒸发器、循环水水泵、循环水风机、空压机 组、制氮机组、热电站蒸汽锅炉等。关注的能源消耗种类应包括煤、 天然气、水、电、蒸汽等。

(5)聚氯乙烯生产

聚氯乙烯节能诊断应重点关注:精馏塔、电石破碎机、单体加料 泵、单体压缩竌、聚合釜搅拌、干燥离心风机、干燥空气加热器、干 燥离心机、循环水水泵、循环水风机、空压机组、制氮机组、制冷机 组、热电站蒸汽锅炉、二氯乙烷裂解炉等。关注的能源消耗种类应包 括水、电、蒸汽、天然气、煤等。

4、化肥企业

(1)合成氨生产环节

重点诊断其原料准备、造气(或转化)、变换、净化、压缩、合 成等工序。

(2)氮肥生产主要装置

重点诊断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脱硫/脱碳泵、合成器及 CO2 压缩机、 高压液氨/甲铵液泵、尿素合成塔、蒸发器、造粒塔等;主要耗能辅 助系统设备设施,包括空分/空压站、冷冻站、锅炉房、循环冷却水 系统、全厂通风采暖系统、供水系统中水泵、风扇鼓风机等。主要能 耗包括电、蒸汽、燃料、新鲜水、除盐水和循环水等。

(3)磷酸生产装置

重点诊断其磨矿、萃取、过滤、磷酸浓缩(传统法)、尾气洗涤 以及成品酸贮存输送等用能环节

(4)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生产装置

重点诊断其中和、料浆浓缩(料浆法)、造粒干燥、成品冷却包 装、尾气除尘、气体洗涤等用能环节。

(5)普钙生产装置

重点诊断其磷矿粉制备、经混合(硫酸分解磷矿粉)、化成、氟 气体回收和熟化等用能环节。

(6)重钙生产装置

重点诊断其磷矿粉制备、萃取磷酸、混合(磷酸分解磷矿粉)化 成、氟气体回收、熟化、造粒等用能环节。

(7)磷肥生产主要装置

重点诊断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烘干机、提升机、球磨机、干燥塔、 加热器等。主要耗能辅助系统设备设施有空分/空压站、氨蒸发站、 锅炉房、循环冷却水系统、全厂通风采暖系统、供水系统中水泵、风 扇鼓风机等。主要能耗包括电、蒸汽、燃料、新鲜水、除盐水和循环 水等。

(8)钾肥生产主要装置

重点诊断装置包括但不限于:破碎机、溶浸槽、离心机、真空冷 却结晶器、加热器、冷凝器、干燥器等;主要耗能辅助系统设备设施 有空分/空压站、锅炉房、循环冷却水系统、全厂通风采暖系统、供 水系统中水泵、风扇鼓风机等。主要能耗包括电、蒸汽、燃料、新鲜 水、循环水等。

(9)复合肥料生产主要装置

重点诊断装置包括但不限于:造粒机、干燥机、加热器、冷却器、 筛分机等;主要能耗包括电、蒸汽、燃料、新鲜水等。

(10)能源、原辅材料及中间产品参数

诊断时应关注包括但不限于:煤/天然气的低位发热量、合成精 制气杂质含量、催化剂活性及寿命、动力蒸汽压力等级、动力电功率 因数、液氨和粗甲醇组成杂质含量、磷矿石中五氧化二磷含量等。钾 肥可包括钾石盐矿中氧化钾含量、光卤石纯度、苦卤的比重或波美度 等。

(11)生产工艺参数和环境参数

诊断时应关注包括但不限于:原料煤碳转化率、煤气化的碳转化 率、天然气甲烷转化率、炉渣残炭含量、粗煤气有效气(CO+H2 )含 量、气化耗氧比、蒸汽分解率、单位煤耗比、单位产气量、变换水汽 比等;反应温度(应包括气化 温度、变换温度、合成温度等)、压力、 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平衡常数、生产负荷、成品耗损率。

(12)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含废物的处理)相关参数

诊断时应关注包括但不限于:管网蒸汽压力、锅炉燃烧空气系数、 烟气过氧量及排烟温度等,合成驰放气、副产蒸汽、高压蒸汽差压位 能、锅炉排污热水、循环水净排污水、吹风气、造气炉渣等。

5、电石企业

(1)能源、原辅料及中间产品质量参数

包括炭材的发热量、炭材的水分及固定碳,氧化钙含量、石灰活 性等。

(2)生产过程中影响主要能源使用的工艺参数、环境参数及其它相 关因素

a、电石炉:操作电流、电极电压、功率因数、入炉原料配比、 炉内烟气温度、炉压,热风炉的烟气温度、炉膛压力、烘干窑尾气温 度、循环水压和温度等。b、石灰窑:燃气品种(电石炉气、天然气、 煤气等)及用量、尾气温度、单位产品能耗、动力消耗、出灰温度、 石灰破损率等。c、炭材干燥方面:烘干燃料消耗、动力消耗、炭材 破损率等。

(3)余热回收利用参数   包括炉气余热、炉前显热、尾气等的回收 量、品位和利用量等。

6、硫酸企业

(1)焚烧和余热锅炉

重点诊断其进料、燃烧、余热回收等系统和流程,主要能耗包括

电和蒸汽产生量等。硫磺制酸包括原料硫磺的熔硫和保温所消耗的蒸 汽,风机的电耗,余热锅炉的产生蒸汽量等;硫铁矿制酸包括原料硫 铁矿的预处理能耗、风机的电耗,余热锅炉的产生蒸汽量等;冶炼烟 气制酸的边界范围内电除尘发生的电耗。

(2)转化系统

重点诊断其转化的能耗及转化热的利用情况,主要能耗包括电和

压降等。硫磺制酸的转化系统是向外部输送热量产生蒸汽、硫铁矿制 酸和冶炼烟气制酸的转化工序是系统内部内换热。不论是向外部传热 还是向系统内部传热,重点在于转化过程中释放的热量有效回收和转 化系统的压力降。

(3)干吸系统

重点诊断其塔填料、分酸器、除雾器、低温余热回收系统、循环

水系统等工艺流程等环节,主要能耗包括电、压降和循环水消耗等。

(4)换热设备

重点诊断其传热效率。

(5)SO2 风机

重点诊断其电能消耗量。

附件下载:09-石化化工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附件.docx


声明:本网站是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政府公益性网站,因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改正。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管理运维:柳州市北城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301号                          ICP备案号桂ICP备 06011433号
电话:0772-2827563         传真:0772-283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