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目的及适用范围
(一)背景和目的
医药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 略性产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十三五”期间,我 国医药工业快速发展,在规模效益、技术创新、质量升级、 国际化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是 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 规划》将“促进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列为重点任务之一, 特别是“碳达峰”行动的实施,给医药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 医药制造业规上企业能源消耗总量为2395 万吨标准煤, 占 制造业能源消耗量比重为 0.46% ,其中煤炭消费 697 万吨, 占煤炭消费总量的 0. 16% ;天然气消费 18.82 亿立方米, 占 天然气消费总量的 0.50% ; 电力消费 487.56 亿千瓦时, 占 电力消费总量的 0.57% 。化学原料药作为我国医药工业的重 要构成部分,是能源消耗最大的领域,约 80%的能源消耗 发生在化学原料药生产过程中,此外化学制剂、 中药、生 物药品等领域也有一些能源消耗较高的环节。在“双碳”目标 推动下, 医药工业需要加快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推动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朝着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受节能意识、技术力量、管理体系等因素影响,我国 不同地区、不同子行业企业能效水平差距较大,很多企业
面临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为满足企业节能需 求,支持企业深挖节能潜力,持续提升工业能效水平,推 动工业绿色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 2019 年 5 月 印发了 《工业节能诊断服务行动计划》(工信部节〔2019〕101 号, 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每年拟对 3000 家以上重点行业的 重点企业实施节能诊断服务,并培育壮大一批节能诊断服 务机构。
为贯彻落实《行动计划》,指导服务机构科学、规范地 为企业实施节能诊断服务,切实帮助企业发现用能问题、 挖掘节能潜力、提升能源利用和管理水平、实现降本增效 的 目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重点 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 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 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参照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能源管理体系 分阶 段实施指南》(GB/T 1558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 和管理通则》(GB 17167)、《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 南(GB/T 23331)等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本指南。
(二)适用范围
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 医药制造 业可分为271-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272-化学药品制剂制造、 273-中药饮片加工、274-中成药生产、275-兽用药品制造、
276-生物药品制品制造 、277-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
278-药用辅料及包装材料制造等八个子行业。根据行业实际, 本指南的适用范围包括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化学药品制 剂制造、 中药生产、生物药品制品制造等四个领域。
本指南描述了医药企业节能诊断的服务程序、原则要 求及各阶段任务, 同时整理汇总了相关标准,为企业节能 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本指南同时也适用于指导节能服务公 司、节能技术装备供应商等市场化机构,根据《行动计划》 及相关文件要求,按照有关服务合同的约定,为相关领域 实施节能诊断服务, 以及向有关节能主管部门提交节能诊 断报告、上报节能诊断数据。
(三) 医药工业生产及用能特点
1.化学原料药
1)行业概况
化学原料药是指药物活性成分(API),是加工化学药 品制剂所需的原料。我国是原料药生产大国,有生产企业 数千家,产品种类和数量众多,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 册的产品按照通用名计有 1600 个左右,加上大量的医药中 间体,产品数量更多。原料药生产的特点是产品 品种多, 生产过程复杂,使用的原辅料种类多、数量大。按照生产 工艺类型划分,原料药可分为生物发酵类、化学合成类和 提取类产品。
2)生产设备及重点耗能环节
原料药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发酵、合成、提取、分离纯 化、精制、干燥、包装等单元操作,采用的工艺设备有发 酵罐、反应釜、结晶罐、冻干机等。工艺辅助系统主要包 括工艺用水制备、制冷、溶剂回收等,采用的设备有精馏 塔、纯化水机组、纯蒸汽发生器等。公用工程系统主要包 括供水、供气(汽)、供电、供热、空气净化、环保治理等, 采用的设备有锅炉、冷水机组、空调系统、空压机组、真 空机组等。
原料药企业生产中主要使用的一次能源有煤、天然气、 水等,二次能源有电力、蒸汽、燃油、煤气、沼气等。煤、 天然气和燃油主要是产生蒸汽或电力,部分用于危废、废 气的焚烧处理。蒸汽主要用于加热、灭菌、消毒等, 电力 主要用于拖动、加热、制冷、照明等。水主要用于工艺用 水和清洗用水。
表 1 化学原料药企业重点耗能工序及耗能设备
重点耗能工序
重点耗能设备
能源使用种类
大宗原料药发酵,GMP 车间 的 空 气 净 化 , 清 洗 消毒 灭 菌 ,加热反应 ,冷却反应 , 大规模提取 ,溶剂回收 , 干 燥,三废处置等。
反应釜、发酵罐及附属搅拌系统,结晶 罐,干燥器,精馏塔,离心机,消毒灭 菌设备,纯化水机组,纯蒸汽发生器, 蒸汽管网 , 锅炉 , 冷水机组 , 空调系 统, 空压机组,真空机组,制氮机组, 蓄热式热力焚化炉(RTO) ,废气净化 处理系统,菌渣干化系统等。
煤 , 天然气 , 水 、 电 力 , 蒸 汽 , 燃 油 , 煤气 , 沼气 , 回收余热等。
2.化学药品制剂
1)行业概况
化学药品制剂是指由化学原料药、辅料等制备而成的 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产品。截至 2022 年, 化学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数量达 4 千余家,化学药品制剂批件 有 9 万余件,化学药品制剂的品种达 5 千多个(按照通用 名)。化学药品主要剂型有固体制剂、注射剂、吸入制剂和 透皮制剂等。
2)生产设备及重点耗能环节
化学药品制剂中产量和用量最大的两类剂型为口服固 体制剂和注射剂。 口服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主要包括粉碎、 过筛、称重、混合、造粒、干燥、压片、胶囊灌装、包装 等单元操作,采用的工艺设备有混合机、流化床、制粒机、 压片机、胶囊灌装机、灯检机、包衣设备、包装线等。注 射剂生产过程主要包括容器及器具清洗灭菌、原辅料粉碎、 称重、配制、过滤、灌装、加塞(冻干)、轧盖、灭菌(针 对终端灭菌产品)、灯检、包装等单元操作,对于一些复杂 的注射剂,如脂质体、微球等,生产过程中还有高压均质、 挤出等特殊工序,采用的工艺设备有冻干机、吹灌封机、 灭菌器、包装线等。工艺辅助系统主要包括工艺气体控制、 工艺用水制备、清洗消毒等,采用的设备有换热机组、纯 化水机组,注射用水机组,纯蒸汽发生器等。公用工程包 括供水、供气(汽)、供电、供热、制冷、空气净化、环保
治理等,采用的设备有锅炉、冷水机组、空调系统、空压 机组、循环水系统、有机废气净化系统。
化学药品制剂企业生产主要涉及的一次能源有煤、天 然气、水等,二次能源有电力、蒸汽等。煤和天然气主要 是产生蒸汽,蒸汽主要用于加热、灭菌、消毒、工艺用水 制备等, 电力主要用于拖动、加热、制冷、照明等。水主 要用于工艺用水和清洗用水。
表 2 化学药品制剂企业重点耗能工序及耗能设备
重点耗能工序
重点耗能设备
能源使用种类
口 服 固 体 制剂 : 车 间 空 气 净 化 , 干燥 , 制粒 , 三废处置 等。
注射剂:车间空气净化,注射 剂玻璃瓶、胶塞等的消毒灭
菌,吹灌封生产,注射剂的终端 灭菌,冻干,三废处置等。
流化床,制粒机,冻干机,吹灌封一 体机 , 隧道烘箱 ,灭菌设备 ,纯化 水机组,注射用水机组,纯蒸汽发 生器 , 锅炉 , 冷水机 组 , 空调 系 统,空压机组,循环水系统,有机 废气净化系统等。
煤 ,天然气 ,水 , 电 力 ,蒸汽, 回收余热 等。
3. 中药
1)行业概况
中药包括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两个子行业。 中药饮片是 对采集的天然或人工种植、养殖的动物和植物中草药进行 加工、处理后的制成品。截至2022 年,全国具有中药饮片 生产资质的企业共计 220 余家,但多数企业规模小。 中成药 是以中药材(饮片) 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 其加工制成一定剂型的中药制品。截至2022 年,全国具有 中成药生产企业许可证的企业有2300 余家,存在 9 千多个
中成药品种,近 6 万个中成药批准文号。 中成药主要产品有 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 以及滴丸、片剂、膜剂、胶 囊、 口服液、颗粒剂、注射剂等 40 多种现代剂型。
2)生产设备及重点耗能环节
中药饮片包括传统饮片和配方颗粒。传统饮片的生产 工艺主要包括备料、净选、浸润、切制、干燥、炮炙等; 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单味中药饮片加工、提 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包装等。
中成药生产过程一般包括中药原料制备和制剂生产两 个部分。制剂生产部分与化学药品制剂生产设备耗能环节 高度类似,可根据口服制剂或注射剂等不同制剂类型,参 照化学药品制剂相关内容进行诊断。原料制备部分主要分 为中药材的前处理、提取、分离、浓缩、干燥等单元操作, 采用的工艺设备有提取罐、浓缩罐,干燥机等。
中药企业的工艺辅助系统主要包括工艺用水制备、溶 剂回收等,采用的设备有精馏塔、纯化水机组,注射用水 机组,纯蒸汽发生器等。公用工程包括供水、供气(汽)、 供电、供热、冷却水循环、药渣处理、仓储等,采用的设 备有锅炉、空调系统、污水处理设备等。
中药生产企业生产中主要涉及的一次能源有煤、天然 气、水等,二次能源有电力、蒸汽等。煤主要是产生蒸汽, 蒸汽主要用于加热, 电力主要用于拖动、加热、照明等。
水主要用于工艺用水和清洗用水。
表 3 中药企业重点耗能工序及耗能设备
重点耗能工序
重点耗能设备
能源使用种类
提取工序的煎煮,浓缩,干燥 等, 中药制剂的耗能工序参照 化学制剂。
提取罐 ,浓缩罐 ,干燥机 ,药渣回收 设备 ,仓储系统 ,锅炉 , 空调系统 , 污水处理设备等。
电力 , 蒸汽 , 水 , 天然气 , 回收余热 等。
4. 生物药品
1)行业概况
生物药品是指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等为 起始原材料,用生物学技术制成,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 人类疾病的制剂。生物药品是我国医药工业重点发展的产 品领域,存在超过 900 余家企业从事生物药品的生产, 目前 一批研发型生物技术公司正逐渐成为促进我国医药工业创 新驱动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生物药品主要包括抗体药物、 疫苗、重组蛋白药物、血液制品等产品。
2)生产设备及重点耗能环节
生物药品生产过程主要包括生物培养、分离纯化、制 剂等单元操作,采用的工艺设备有生物反应器、离心机、 层析设备、过滤设备、注射剂灌装设备、灯检机、冻干机、 灭菌柜等。工艺辅助系统主要包括工艺用水制备等,采用 的设备有纯化用水机组、注射用水机组和纯蒸汽发生器等。 公用工程包括供水、供气(汽)、供电、供热、制冷、空气 净化、环境监控、仓储、生物灭活等,采用的设备有空调
系统、空压机组、真空机组等。
生物药品企业生产中主要涉及的一次能源有天然气、 水等,二次能源是电力、蒸汽等。蒸汽主要用于加热、灭 菌、工艺用水制备等, 电力主要用于工艺设备和生产设备 的拖动等。水主要用于工艺用水和清洗用水。
表 4 生物药品企业重点耗能工序及耗能设备
重点耗能工序
重点耗能设备
能源使用种类
生物培养 ,分离纯化 ,车间空气 净化 , 注射剂玻璃瓶 、胶塞等的 消毒灭菌、冻干等。
灭菌设备,纯化水机组,注射用水 机组,蒸汽发生器,空调系统,冷 水机组,空压机组,真空机组,冻 干机、生物灭活设备等。
天 然 气 、 水 , 电 力 , 蒸汽 , 回 收余 热等。
二、服务程序及原则要求
(一)基本程序
服务机构为企业实施节能诊断服务的程序一般包括前 期准备、诊断实施和报告编制三个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有明确诊断任务、组建诊断 团队、确定诊断依据、编制工作计划等。
诊断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动员与对接、收集相关资 料、开展能源利用诊断、开展能源效率诊断、开展能源管 理诊断等。
报告编制阶段的主要任务有汇总诊断结果、分析节能 潜力、提出节能改造建议等,最终形成《企业节能诊断报 告》(见附件 1)。
(二)原则和要求
节能诊断服务属于市场化行为,必须遵循企业 自愿参 与原则开展,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时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真实性原则,节能诊断应对诊断单位提供的资料、文 件和数据的真实性作出分析和判断,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对诊断单位用能情况进行分析诊断,确保结果的真实性, 且能够反映真实情况。
2.科学性原则。节能诊断应当采取科学的诊断方法、诊 断手段、诊断方案等,按照目的、程序、从实际出发,对 相关数据、文件、资料等进行研究、计算和分析,得出科 学、正确的诊断意见。
3.可行性原则。节能诊断应当根据企业生产特点,依据 适宜的政策、标准、规范,采取合理可行的诊断方法,提 出可行的诊断意见,以保证节能诊断能够顺利进行。
4.遵守合同条款,不得强制增补服务内容、增加企业额 外负担。
5.建立自律机制,保守企业商业秘密,保障数据和信息 安全。
三、前期准备阶段
(一)明确诊断任务
根据服务合同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需求, 明确节能诊 断的范围边界、深度要求及统计期。
节能诊断的范围边界可以覆盖企业全部生产工艺过程, 也可以只涉及部分分厂、生产车间或单独的用能工艺段。 节能诊断按深度要求可以只完成本指南提出的通用基础诊 断,也可以结合行业和企业特点对指定工序环节、工艺流 程、用能系统、技术装备等开展专项诊断。企业边界层次 见表 5。
节能诊断的统计期原则上为上一 自然年,如 2024 年开 展的诊断工作以 2023 全年为统计期,其它年份的统计数据 可作为对照依据使用。诊断企业按照要求填写《企业节能 诊断报告》(见附件 1)
表 s 企业边界表
诊断范围
描述和示例
企业边界
覆盖了企业所管辖的设备和场地,例如,企业耗电量是企业 管辖所有设备和场地的电耗总和
车间边界
覆盖了车间所属设备、班组以及场地 ,例如,车间耗电量是 车间所属设备和场地电耗总和
设备边界
覆盖了设备正常运行的设备装备
(二)组建诊断团队
根据企业所属领域、所在地区及诊断任务情况,配备 相关专家 ,组建诊断团队 ,填写《节能诊断团队成员表》 (见附件 1)。根据企业诊断需求,诊断团队由企业管理或 技术人员、行业专家,有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公 司及第三方节能诊断公司组成,企业管理人员可以是企业
负责人、能源管理人员、有关技术人员等。
诊断团队应具备以下能力:
a)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标准和规范;
b)熟悉医药行业生产工艺、设备装备和用能特点;
c)熟悉水系统、 电系统和热力系统的运行;
d)有一定的节能诊断经验或企业生产经验。
(三)确定诊断依据和诊断要点
1.诊断依据
根据企业所属领域、所在地区及诊断任务情况,确定 诊断依据,主要包括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用能和节能相关标准规范、节能技术和装备(产品)推荐 目录等。本指南附件 2 列举了部分通用节能诊断依据,可供 参考。
2.诊断方法
1)标准对照法
通过对照相关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等,对 医药企业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比对,包括能 耗设备是否属于淘汰范围或有无能效提升空间,工艺路线 是否先进等。
2)类比分析法
通过与处于同行业领先或能效先进水平的能效标杆进 行对比,分析判断医药企业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类
比分析法应判断所参考的类比工程能效水平是否达到国内 领先或先进水平,并具有时效性。 当采用类比分析法时, 专家应提供类比设施或节能措施信息,并提出有适用的、 可操作性的节能措施。
3)现场观察法
在采用上述两种节能诊断方法的同时,利用专家经验、 知识和技能,对医药企业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 判断,对企业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商议,充分考虑 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具体实践,提出切实可行解决方案。
3.诊断要点
诊断要点有:对医药企业运行和用能情况等与行业标 准进行对比参考;对生产工艺、用能工艺等与相关标准进 行对比;对主要用能设备与能效标准进行对比;对总体能 效水平与能耗限额标准进行对比等。
(四)编制工作计划
诊断团队根据诊断任务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 情况,编制节能诊断工作计划,明确诊断服务的主要内容、 任务分工及进度要求。
四、诊断实施阶段
(一)动员与对接
向医药企业宣贯节能诊断服务对发掘节能潜力、指导 后续改造、实现降本增效的意义,传达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保障数据和信息安全的自律要求。
组织诊断团队和企业进行对接, 向加入诊断团队的企 业人员明确有关责任、部署工作任务。及时召开项目启动 会,说明节能诊断工作计划,重点说明节能诊断的目标、 边界、 内容和方法, 以及节能诊断工作进度安排并明确各 自的分工、职责和工作要求。
(二)收集相关资料
根据诊断任务及工作计划,收集企业生产经营、能源 利用等相关资料,收集信息采用盘存查账、现场走访、沟 通访谈等方法对资料的有效性进行验证,补充其他所需资 料信息,确保有效完成诊断任务。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1.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性质、组织结构、企业规模 等企业概况,企业总产值、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主要 产品、产能、产量等产品情况。
2. 能源消费及能源平衡情况,包括企业能源消费、综合 能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主要能耗指标情况,各类能源 统计月度与年度报表、能源平衡表、能源成本报表、企业 能源折标煤系数及分产品能源热值测试报告等能源平衡情 况。
3. 能源统计和计量情况,包括能源统计计量系统设置及 人员配置 ,计量和统计的制度文件 ,计量器具配置情况 (表)等。
4.企业能源管理信息,包括能源管理组织结构及人员配 置、能源管理岗位及职责划分、能源管理制度文件、管理 活动记录档案及节能规划文件、过往节能诊断/能源审计/能 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和信息化运行、节能 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等。
5. 生产工艺装备和原燃料情况,包括主要产品生产工艺 流程,主要耗能设备清单(规格型号、数量、生产能力)、 淘汰落后设备情况、原燃料来源及品质及各生产工序消耗 指标等。
6.节能技术应用情况及效果,企业节能改造项目实施情 况及效果,包括节能技术、设备应用情况及效果,余热余 能回收利用和信息化技术改造(能源管理中心等) 情况及 效果等。
(三)实施能源利用诊断
重点核定医药企业能源消费构成及消费量,分析能源 损失及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情况,核算企业综合能耗,分析 企业能量平衡关系。
1.依据医药企业提供的各能源品种(种类)、耗能工质 月度与年度统计报表、成本报表等资料,结合必要时进行 的现场抽检,核定企业能源消费构成及各能源品种、耗能 工质消费量。企业能源评审可采用能源流向图,能源网络 图,能源平衡表等。本指南附件 3 列举了各种能源和耗能工
质折标煤系数,可用于计算企业能耗。
2.依据企业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参照《工业余能资源 评价方法》(GB/T 1028) 等标准规范,结合必要时进行的 现场核查,分析企业能源损失及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情况。
3.基于已核定的企业能源消费构成及消费量、能源损失 和余热余能回收利用量,根据企业提供的分品种能源折标 准煤系数、能源热值测试报告等资料,参照《综合能耗计 算通则》(GB/T 2589) 等标准规范,核算企业的综合能耗 和综合能源消费量。
4.参照《企业能量平衡通则》(GB/T 3484)等标准规范, 分析企业能量平衡关系,从能源采购、转换、输送、终端 利用等环节分析能源利用的合理性。
(四)实施能源效率诊断
重点核算企业主要工序能耗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评 估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工序或车间能源利用效率、主要用 能设备能效水平和实际运行情况,核查重点先进节能技术 应用情况。
1.依据企业提供的生产经营资料,确定主要产品的产量 和产值,并结合已核定的企业综合能耗量,参照《综合能 耗计算通则》(GB/T 2589)、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等标准规范, 核算企业主要产品的单位产量综合能耗、单位产量可比综 合能耗、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并与国家能耗限额、行业平
均及先进水平等进行对比评估。
2.依据企业提供的生产经营资料,确定主要工序的中间 产品产量,并结合已核定的工序内各能源品种、耗能工质 消费量,参照《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单位产 品能耗限额等标准规范,核算企业主要工序的中间产品单 位产量能耗(即工序能耗),并与国家能耗限额、行业平均 及先进水平等进行对比评估。
3.针对企业主要能源品种的重点用能设备,依据企业提 供的工艺设备清单、运行记录及历史能效测试报告等资料, 结合必要时进行的现场能效测试和运行情况检查 ,参照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 2587)、《工业锅炉经济 运 行 》(GB/T 17954 )、《 电 力变 压 器 经 济 运 行 》(GB/T 13462)、《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 3485)、《评 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 3486) 等标准规范,分 析评估企业重点用能设备的能效水平、用能合理性及实际 运行效果。
4.根据企业提供的工艺设备清单、节能技术应用及改造 项目清单等资料,对照《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 目录》、 《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 等政策文件,结合必 要时进行的现场核检,分析评估落后设备淘汰情况及先进 节能技术、装备的应用情况。
表 6 企业能效诊断重点内容
能源绩效
能源绩效参 数类型
企业
车间
设备
能源消耗 量
直接测量的 数值
综合能耗总量(tce ) 蒸汽消耗总量(t)
电 耗 总 量 ( 万
kW ·h)
各车间综合能耗(tce )
各车间蒸汽消耗量(t ) 各车间电消耗(万 kW ·h)
能源利用 效率
测量值的比 率
能源利用率(%) 蒸汽利用效率(%) 电利用效率(%)
各车间蒸汽利用率(%) 各车间电利用效率(%)
产品能源 消耗总量
统计模型
产品综合能耗(tce)
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电耗 (kW ·h)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电耗 (kW ·h)
中药生产电耗(kW ·h) 生物药品制品制造电耗 (kW ·h)
单位产品 能耗
工程模型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kgce/t)
(五)实施能源管理诊断
重点核查企业能源管理组织构建和责任划分、 能源管 理制度建立及执行、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能源管理 中心建设和信息化运行、节能宣传教育活动开展等情况。
1.依据企业提供的组织结构图、 岗位职责和聘任文件等 资料,参照《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 分阶段实施指南》(GB/T 15587)等标准规 范,结合必要时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现场寻访,核查企业 能源管理部门的设立和责任划分、能源管理岗位的设置和 人员配备等情况。
2.依据企业提供的能源管理制度、标准和各类规定性文 件,参照《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 分阶段实施指南》(GB/T 15587)等标准规
范,结合必要时对相关部门、人员的现场寻访,核查企业 在能源计量、统计、考核、对标等方面的管理程序、管理 制度及相关标准的建立及执行情况。
3.依据企业提供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清单、能源计量网 络图、计量台账等文件资料,参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 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67)等标准规范,结合必要时 的现场抽检,核查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情况。
4.依据企业提供的能源管理中心、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 设和运行资料,结合必要时的现场寻访,核查企业能耗数 据的采集和监测情况,评估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数字化、 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
5.依据企业提供的宣传手册、活动策划、培训记录等资 料,结合必要时的现场寻访,核查企业开展节能宣传教育 活动、组织能源计量/统计/管理/设备操作等岗前和岗位培训 的情况。
五、报告编制阶段
诊断工作完成后,基于诊断结果分析企业节能潜力、 提出改造建议,并参考附件 1 编制《企业节能诊断报告》。
(一)汇总诊断结果
以图表的形式汇总能量利用、能源效率及能源管理三 部分诊断的信息及数据结果,主要包括能源消费指标汇总 表(附件 1 表 1-2)、企业能源消费指标汇总表(附件 1 表
1-3)、企业工艺设备统计表(附件 1 表 2)、企业节能技术 应用统计表(见附件 1 表 3)、企业能源管理制度建设和执 行情况统计表(见附件 1 表 4)等。
(二)分析节能潜力
基于节能诊断结果,采用标准比对法、先进对照法、 问题切入法、能源因素法、专家经验法等方法,客观评价 企业能源利用总体水平,全面分析能效提升和节能降耗潜 力。
1.分析能源损失控制、余热余能利用的节能潜力。 2.分析用能设备升级或运行优化控制的节能潜力。 3.分析能源管理体系完善或措施改进的节能潜力。 4.分析工艺流程优化、生产组织改进的节能潜力。 5.分析能源结构调整、能源系统优化的节能潜力。
(三)提出节能改造建议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从技术改造,设备、装备升级, 工艺优化、管理提升等方面提出节能改造建议,对各项改 造措施的预期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估。
节能改造建议可以参照附件 1 表 6 的格式汇总。
附件下载:12-医药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pdf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管理运维:柳州市北城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301号
ICP备案号:桂ICP备 06011433号
电话:0772-2827563
传真:0772-283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