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钢集团防城港钢铁基地职工通过AI炼钢精准判断转炉炉内情况
柳钢集团投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
近日,记者走进东风柳汽商用车基地,看见正在“打工”的人形机器人搬起箱子,精准地放到指定位置;在柳钢集团转炉厂2号转炉炉后区域,测温取样定氧机器人可自动完成测温、取样、定氧工作……
“人工智能+制造”,让柳州产业活力迸发。
4月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柳州市“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以创新为动力,以场景为牵引,以发展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赋能新型工业化为重点,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制造”行动,为我市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按下“快进键”。
4月27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编制了《柳州市“人工智能+制造”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集》,包括“链式”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汽车产业链、机械产业链、食品产业链等方面的55个案例,不仅展现了我市在“人工智能+制造”的探索和实践,也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场景应用是人工智能的生命线。我市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应用场景。
近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了《柳州市“人工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机会清单”(第一批)》,涉及生产制造、质量管控、仓储配送等智能制造关键环节,向人工智能领域技术供应单位发出邀请,期盼其与需求单位对接合作,共同推动应用场景落地见效。
广西汽车集团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智能监测与优化应用、汽车零部件AI仓储与物流管理应用等6个应用场景入选该清单。
广西汽车集团所属车合互联科技总经理苏松介绍,近年来,围绕集团“人工智能+”专项行动,公司构建AI基础设施和创新应用平台,加速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将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不断丰富人工智能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场景。希望能携手企业用户联建共享,打造汽车产业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新高地,培养数智化人才队伍,不断深化“人工智能+制造”技术融合发展。
在柳钢集团,丰富的场景应用让人工智能发展获得更多的发力点、落脚点。AI炼钢、AI数智钢卷成本平台、智能化全自动钢铁分析检测线、“数字员工”与AI助手、智能防御溯源系统及低代码平台应用等场景,不断优化生产运营,提升生产效率。
数据、算法、算力是人工智能基石要素。围绕推动提升数据、算力、算法等共性支撑能力,《行动方案》提出多个具体举措——加强5G、“星火·链网”超级节点、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用好大数据产业园、通信运营商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各领域数据中心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建设人工智能算力中心、重点行业大数据中心,面向产业提供云存储、算力、智能调度服务等。
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我市积极打造广西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暨产业集群创新基地,其中应用场景展示中心和产业集群示范基地是建设的重中之重。
主办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管理运维:柳州市北城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桂公网安备 45020202000301号
ICP备案号:桂ICP备 06011433号
电话:0772-2827563
传真:0772-2830586